14日,上海市委外宣办、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场“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”党委专题新闻发布会。数据显示,上海工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7231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0739亿元,保持全国城市第一;工业总产值从33834亿元提高到42014亿元,突破4万亿元大关,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。十年来,上海正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中之重,全力打响“上海制造”品牌,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,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。
夯实基础,三大先导产业破万亿元
8月22日,诞生在上海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企业联影医疗正式登陆科创板,成为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第一股。
“2014年联影刚进入市场时,国内90%的高端医疗设备都依靠进口,中国品牌就像一个‘局外人’。”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说,中国制造要走得长远,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,掌握核心技术。
打造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,是上海的重要任务。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,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、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,努力推进这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实现倍增。
“实体经济是国之命脉”,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过程中,上海始终以制造业为实体经济“主战场”。集成电路领域,14纳米先进工艺规模实现量产,90纳米光刻机、5纳米刻蚀机、12英寸大硅片、5G芯片等实现突破;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7000亿元,其中制造业产值1700亿元;人工智能产业聚焦“算法创新+场景赋能”,原创算法、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。
“瞄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,上海主动推动六大支柱工业转型升级,初步构建起以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、六大重点产业为支撑、新赛道产业加速壮大、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新型产业体系。”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副书记、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说,2021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已达1.27万亿元。
提升韧劲,“链主”赋能产业地图
走进位于徐汇滨江,AI企业“浓度”最高的西岸智塔,微软、亚马逊等国际巨头,阿里、腾讯、小米等国内大厂,以及商汤、星环科技等产业“新锐”,在这里做起了邻居。目前,西岸已汇聚二十余AI企业和科研机构,汇集1位图灵奖得主、8位院士、150余位博士、3000多名企业白领和研发人员。
“做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时,我们认真评估过区内产业优势和基础,徐汇的漕河泾是上海最早的微电子工业区,产业起步较早。”上海市徐汇区科委主任张宁说,“上下楼就是上下游”的产业布局,让西岸楼宇经济产值超过每平方米1万元;今年前8个月,平均每个月有6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落户徐汇。
西岸数智谷,是上海推出的特色产业园区之一。2018年,上海首发产业地图,通过特色园区的方式,既提供优质载体空间,让好项目不缺土地;又让上海的各大园区能聚焦主业、错身发展,避免同质竞争。如今,上海已发布了53个特色产业园区,空间规模210平方公里,有效发挥集聚效应,五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,围绕龙头“链主”,“补链固链强链”。
从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量等三大造船指标看,中国船舶集团已连续3年超过全球市场份额的20%,稳居世界第一位。去年12月,这一造船产业链的“链主”,将总部迁至上海。
“上海区位优势明显、工业体系完备、科技实力雄厚,而且不少全球造船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集聚,产业链协同更加紧密。”中国船舶集团党组成员、副总经理孙伟说。
创新策源,培育未来产业“新赛道”
用时三年,跨国公司ABB集团在上海的新机器人工厂正处于调试的最后阶段,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投入运营。建成投产后,这里将成为ABB全球最先进、自动化程度最高和最具柔性的机器人工厂——“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中心”。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,上海“机器人密度”为260台/万人,是国际平均水平(126台/万人)的两倍多。
瞄准新赛道、培育新动能。今年,上海发布了绿色低碳、元宇宙、智能终端、数字经济等新赛道行动方案,面向未来5年,拓展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。根据布局,力争到2025年,上海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万亿元,其他三个赛道总规模突破1.5万亿元。
按下“快行键”的同时也不忘记系上“安全带”。今年1月1日起,《上海市数据条例》施行,这是国内首部省级人大制定的数据条例,目前上海也在推动制定人工智能地方性法规,在推动产业创新、促进应用赋能、加强治理规范等方面为产业集群建设保驾护航。
“持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,积极布局未来发展新赛道,推动新兴产业积厚成势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我们将全力打响‘上海制造’品牌,为推动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上海力量。”吴金城说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今日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